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3.
摘 要 难愈性创面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糖尿病难愈性创面及其治疗手段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中药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影响从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促进肉芽组织生成、增加生长因子分泌、减少创面瘢痕及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难愈性创面愈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肌化瘀方不同溶剂提取部位对伤口愈合的影响,阐明其在深II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空白组(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积雪草苷组)、生肌化瘀方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组。将生肌化瘀方不同溶剂提取部位应用于大鼠背部深Ⅱ度烫伤模型,通过不同时间点创面愈合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活检标本的细胞DNA周期分析及创面组织病理切片等方法观察了上皮愈合的情况。结果:生肌化瘀方氯仿部位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5.67±1.12)d,空白组为(22.87±1.01)d(P<0.01);氯仿部位创面羟脯氨酸及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肌化瘀方氯仿提取部位有明显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为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新芩梅颗粒,并对其药效学进行考察。方法:对处方药材进行提取得到干浸膏,采用一步制粒工艺制备新芩梅颗粒。建立3种不同的小鼠模型模拟银屑病症状,考察新芩梅颗粒对小鼠尾部表皮颗粒层形成、动情期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以及背部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结果:新芩梅颗粒能够显著促进小鼠尾部表皮颗粒层的形成,明显抑制动情期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并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还可以减轻小鼠背部银屑病样皮损红斑症状,抑制皮损部位炎症因子一氧化氮和丙二醛的生成。结论:新芩梅颗粒可能是治疗银屑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介绍张明主任医师临床审因辨证,从疏、祛、清、养、润、镇、搜、杀等八个方面论治皮肤瘙痒症的经验。并举验案4则佐证。  相似文献   
7.
痛风     
患者男,48岁。 主诉:双手、足关节反复疼痛伴皮下结节20年。  相似文献   
8.
王璐  陈洁  徐蓉  周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7):73-74,76
目的探讨中医换药技术在急性乳腺炎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采用中医换药技术治疗的42例急性乳腺炎成脓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中,40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局部僵块形成,平均住院天数为(6±1.7)d,未发生乳漏及其他并发症;1例患者出院后另一侧乳房新发急性乳腺炎,经治疗后痊愈;全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结论中医换药技术在急性乳腺炎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中具有手术创伤小、换药痛苦轻、术后留瘢小、炎症消退快、术后并发症少、病程短、复发率低等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9.
将近年中药单味药、单体、复方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做一综述,旨在揭示中草药治疗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健脾祛风方治疗特应性皮炎9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脾祛风方治疗脾虚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和pH值的影响。方法:将192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97例)。所有患者除给予尿素乳膏外用外,治疗组采用健脾祛风方口服,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口服,治疗疗程为4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皮肤pH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8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ORAD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SCORAD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均显著增加(P〈0.05),皮肤pH值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皮肤pH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祛风方治疗脾虚型特应性皮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